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纺织化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当年的缺衣少穿到如今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常规化纤品种差别化、功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服装以绿、蓝、黑、灰为主色调到色彩斑斓颜色艳丽,从“的确良”到高科技多功能服装,中国纤维品种日益丰富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这其中离不开化纤行业与母粒、油剂及助剂等上游创新要素的融合与互动。在化纤科技的创新要素进步中,被誉为熔体直纺行业大变革的熔体注射技术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熔体注射技术是指在化纤熔体直接纺丝过程中,通过特别设计的装备和工艺技术手段加入另一种改性物质(如有色母粒﹑改性母粒等)进行生产差别化及功能性纤维的技术,实现了大容量聚酯涤纶纤维的柔性化生产,助力我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到熔体注射技术,行业人多会提到无锡聚新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从关注化纤差别化制造到目前占据涤纶直纺行业90%市场份额,经历了许多辛酸甘苦。聚新自2010年成功推出熔体注射系统至今已有十年,先后在国内多家著名熔体直纺生产企业进行熔体注射系统的设备技术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纤熔体注射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应用企业的一致认可。对被行业誉为“熔体直纺行业大变革”,一向低调的无锡聚新董事长顾自江只是谦虚地笑了笑:“我们只是比别人抢了个先机。”
功存化纤而人不知
化纤功能化及差异化发展的好伴侣
化纤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大力扶持。1999-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经贸委持续实施了“差别化化学纤维”国债技改专项,加快推动化纤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然而,占据我国化纤业绝大份额的聚酯纤维主要采用熔体直纺工艺生产,而该工艺由于生产灵活性差、品种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特殊功能高附加值品种需求。虽然聚酯纤维的另一种生产工艺切片纺产品可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这种生产工艺由于母粒在管道内停留时间难以控制,可能使纤维物理指标无法满足后道织造要求。为此,行业一直在寻找通过在熔体直纺管道上增加辅助设备直接添加改性剂,从而使聚酯与改性剂共混纺丝生产多种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生产方法。
顾自江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商机,开始研究这一装置。“当时国外有一些这样的装置,但是他们仅仅就是把母粒打进去,依靠静态混合器来混合,效果并不好,只能做一些短纤产品,产品质量也不太高,不适用于长丝产品。”顾自江介绍,“这个装置很关键的地方就是混合器,如果混合程度不够,产品就有色差,效果就不好,甚至是不合格;混合时间太长,打入的母粒就会降解,纺丝就会出现断头,所以混合的度必须掌握好。”
之后,顾自江就带领企业潜心研发,先后在各大化纤企业试生产、搞研发,终于在2010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体注射系统,该系统采用动态混合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系统研发成功后,桐昆、恒力、恒逸、盛虹、厦门翔鹭等国内大型熔体直纺企业纷纷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90%的熔体直纺企业都是聚新的客户,甚至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尼、泰国、土耳其、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化纤企业中也处处可见聚新的产品。http://www.bj6611.cn/